行业资讯

开元体育流程工业自动化行业研究报告:国产替代提速、新兴市场涌现

作者:小编 点击: 发布时间:2024-03-01 19:22:55

  开元体育流程工业自动化行业研究报告:国产替代提速、新兴市场涌现流程工业主要是通过对原材料进行混合、分离、粉碎、加热等物理或化学工艺, 使原材料增值,典型行业如石化、化工。离散工业主要是通过对原材料的物理形 状进行改变和组装,获得最终产品,典型行业如机械、包装。 流程工业自动化是工业自动化重要场景之一,通常使用过程自动化方案。工业 自动化是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的目标实 现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的统称。工业自动化系统可以分为过程自动化(PA, Process Automation)和工厂自动化(FA, Factory Automation)。过程自动化主要 控制系统是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控制系统),配合自动化仪表, 控制流程工业的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加工和连续生产,提高流程工业的生产效率。 工厂自动化则主要使用 PLC(Program Logic Control,可编程逻辑)与伺 服系统,控制制造业的加工过程,提高机械制造和组装效率,主要用于离散工业。

  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自上而下分为管理层、控制层、感知层,其中: 管理层主要包括企业资源管理、资产管理、能效管理、生产过程管理等网络 操作系统。 控制层主要由通信网络、控制站、操作站等构成。控制系统是控制层的核心, 一般可分为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和网络化控制系统。其中,DCS 系统用于实现流程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和监视管理, SIS 系统保障工厂的安全运行,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融合 DCS 系统、逻辑控 制器以及分布式控制单元,实现管控一体化。 感知层主要由安装在生产现场的各种自动化仪表组成。自动化仪表是指安装 在工业生产现场的,用于测量压力、流量、温度、物液位等工艺参数或控制 的仪表。 管理层、控制层、感知层协同作用实现流程工业的自动化,其中管理层主要负 责生产规划、生产监控和生产调度;控制层担负生产信息分析、故障诊断、生产 指令发布、生产管理等;感知层的主要作用是采集现场数据,并将生产现场的信 息传送给控制层,或执行控制层的指令。

  2021 年中国工业自动化部件市场规模 2923 亿元,同比增速达 16.8%。根据 MIR 睿工业,工业自动化部件包含控制及显示、网络和电源、运动控制、驱动产品、 传感器、过程测量仪表、执行机构、工业元器件、工业软件等。2021 年,我国 工业自动化部件市场规模为 2923 亿元,同比增长 16.83%,2017-2021 年复合增 速达 5.92%,预计 2022 年我国自动化市场规模将达到 3196 亿元,同比增速为 9.34%。

  工业自动化分为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 和 EU(End User,终端用户)两大类市场。其中,OEM 市场主要是离散工业相关 行业组成,如 3C、锂电、半导体、机床、机械等行业,EU 市场主要是流程工业 相关行业组成,如化工、冶金、石油、电力等。我们可以通过 EU 市场规模和增 速推算流程工业自动化市场的大致情况,根据 MIR 睿工业数据,2021 年我国 EU 市场规模为 1721 亿元,同比增长 10.32%,2017-2021 年复合增速达 4.04%。

  2021 年流程工业自动化各细分板块增速较高。根据中国工控网数据,2021 年高 级传感器和通用传感器增长最快,分别实现同比增速 38%、35%。DCS 作为实现 流程工业自动化不可或缺的控制系统,2021 年同比增长 18%。此外,压力、温 度、液位、流量仪表分别同比增长 20%、18%、16%、22%,水质分析仪与气体 分析仪分别同比增长 15%、16%,调节阀同比增长 13%,增速均较高。

  流程工业自动化下游分布较为集中,化工、电力、石化三大行业合计占比超 80%。我们以 DCS 系统观察流程工业自动化下游分布情况,根据华经产业研究 院数据,2021 年 DCS 系统下业中,化工、电力、石化行业分别占比 37.24%、 23.63%、19.43%,合计占比达 80.3%,分布较为集中。

  2017-2021 年间石化、化工、冶金自动化市场规模增速较快。参考中国工控网统 计的项目型市场各行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增速,2017-2021 年,石化行业自动化市 场增速最高,约 20%,冶金、化工行业增速也相对较高。单看 2021 年,化工行业自动化市场增速最高,约 25%,冶金、矿业、公共设施、石化行业增速也相对 较高。

  从行业分类看,自动化仪表行业属于仪器仪表行业,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 造分支。据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19-2021 年仪器仪表行业的主营 业务收入规模逐渐提升,由 2019 年 7243 亿元增加到 2021 年 9101 亿元,年复合 增长率为 12.1%。其中,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营收由 2019 年 2512 亿 元提升至 2021 年 368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1.1%,增长更快。

  从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角度看,自动化仪表位于感知层,可分为测量仪表、控 制仪表、执行器、显示仪表。在流程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检测仪表能够测量 温度、压力、流量、物位以及物料的成分、物性等工艺参数,并将被测参数的大 小成比例的转换成电的信号(电压、电流、频率等)或气压信号,变送器负责将 传感器输出的非标准电信号或直接测量的非电量转换成标准电信号;显示仪表能 将从检测仪表获取的信息指示或记录下来;控制仪表在接收到检测仪表的测量信 号后,经过放大、积分、微分等运算,向执行器发出调节信号;执行器在接收到 控制仪表或操作人员的指令后,能够通过执行机构带动阀门运动,进而实现对于 生产过程的闭环控制。借助工业自动化仪表,能够实现在任何时刻准确了解工艺 过程的全貌,并进行控制,进而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并以高的生产率、小的 消耗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在化工行业的锅炉设备自动控制场景中,锅炉主要用来产生蒸汽,提供热源或动 力源。锅炉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燃烧系统,由送风机、空气预热器、燃 料系统、燃烧室、烟道、除尘器和引风机等组成;第二部分为蒸汽发生系统,由 给水系统、省煤器、汽包和过热器等组成。工作时,燃料和空气按一定比例送入 燃烧室燃烧,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水冷壁和汽包底部,产生饱和蒸汽。燃烧过程产 生的烟气,经烟道将剩余的热量传递给过热器产生过热蒸汽,传递给省煤器和空 气预热器预热给水和空气,然后经除尘由引风机送往烟囱,排入大气。

  汽包水位控制是锅炉设备自动控制的核心任务,基本测量指标包含液位和蒸汽 流量。保持汽包水位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是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首要条件。汽包 水位过高,将使产生的饱和蒸汽带液,使得过热器温度急剧下降和管壁结垢,严 重时会损坏过热器。汽包水位过低,当负荷很大时,汽化速度很快,如不及时调 节,汽包内的液体将全部汽化,导致水冷壁损坏,严重时还会引起爆炸。采用双冲量汽包水位控制系统,能通过液位和蒸汽流量信号实现对于汽包水位的反馈控 制。

  在双冲量汽包水位控制系统中,首先通过流量检测仪表获取汽包对象的蒸汽流量 指标,经过信号变送实现超前控制执行器的动作,进而减少因蒸汽负荷量的变化 而引起的液位波动;然后通过液位传感器测量液位信号,经变送之后将检测数据 传输给液位,经过各类运算之后将调节信号发给执行器,实现汽包 对象给水量的自动化控制。

  控制阀是流程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终端执行器。控制阀是流体输送系统(工艺 管道)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 压等功能。在实现工业自动化过程中类似机器人的手臂,通过接受调节控制单元 输出的控制信号,借助动力操作去改变介质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等工艺参数 的最终控制元件。由于其在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中作为终端执行元件,控制 阀又称为“执行器”开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器件之一。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控制阀划分为不同的细分产品。

  控制阀由执行机构、阀体以及阀门附件三部分组成。执行机构是阀体的推动装 置,在接收到控制仪表发出的调节信号后,它按控制信号压力的大小产生相应的 推力来推动执行机构,所以它是将信号压力的大小转换为阀杆位移的装置,一般 包含电动、气动、液动三种类型。阀门附件包括定位器、转换器、供气压力调节 器、手动操纵器、阻尼器或限位开关,控制阀可以选配各种附件,以实现产品本 身的各种控制功能。以定位器为例,它与气动执行器配套使用,接受调节器的输 出信号,然后以它的输出信号去控制气动调节阀,当调节阀动作后,阀杆的位移 又通过机械装置反馈到阀门定位器,以提高阀门精度。

  控制阀行业具有小批量、多品种、定制化的特征,且研发投入高、研发周期长。 控制阀企业需要对每个客户的每个合同单独进行研发、设计和加工制造。同时, 下游客户对控制阀的单次采购量通常较小,因而控制阀行业经营模式具有批量小、 品种多、定制化的特点。此外,控制阀企业在开发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改进现有 产品、满足新增需求时,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较长的研发周期,需要有多种实 验场所进行新产品的调试和技术开发。 国内控制阀市场规模近 400 亿,2015-2021 年复合增长率为 10.5%。近年来,国 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大力推广节能减排的措施,对下业的 项目投资、技术改造有明显的刺激作用。除此之外,设备正常的更新替换与检维 修服务也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稳定需求。根据智研咨询的统计数据,中国工业控 制阀产量逐年增加,由 2015 年的 902 万套增加至 2021 年的 1750 万套左右,年 复合增长率为 6.6%;2021 年中国工业控制阀市场规模为 392.6 亿元,同比增长 超 18%,2015-2021 年年复合增长率达 10.49%。

  控制阀下游应用集中度较高,石化化工、发电、石油天然气领域合计占比近70%。控制阀的下游应用市场主要包括石化化工、发电、石油天然气、轻工、冶 金钢铁等领域。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21 年控制阀在石化化工领域的应用占比 最大,达到 39.26%,发电领域占比 15.87%,石油天然气领域占比 13.17%,三者 合计占比近 70%。随着近年来工业控制技术的升级,控制阀在造纸、环保、食品、 制药等领域的应用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需求共同支撑控制阀市场进一步扩大。受“园区化”、 “双碳目标”等政策影响,传统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制造模式发生着深刻的变 化,不得不进行产业升级。新能源因传统能源日益紧缺,其开发与利用得到了广 泛关注,如光伏行业原材料多晶硅、锂电池原材料等相关行业生产制造规模也将 随之扩大。 以川仪股份、浙江力诺、智能自控为代表的国内控制阀企业积极挖掘多晶硅、 锂电等新能源行业的市场增量。2021 年,浙江力诺在新能源相关行业经营收入 为 0.84 亿元,占公司总营收收入的 12.18%;2022 年上半年,新能源行业的营业 收入为 1.22 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 29.5%。2022 年,智能自控的新能源领域 总体销售额在 1.7 亿元左右,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2021 年国产控制阀品牌销售额占比为 40.4%,国产替代空间大。从《控制阀信息》统计的中国控制阀市场 TOP50 企业的销售额来看,国产控制阀品牌销售额 占比明显提升,由 2015 年的 32.9%提升至 2021 年的 40.4%,销售额达 134.6 亿 元。2021 年进口品牌销售额为 198.93 亿元,占比近 60%。外资品牌仍旧占据国 内控制阀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替代的空间大。2019 年之后,国产品牌销售额 增长率明显高于进口品牌销售额增长率,显示出控制阀领域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国内产品技术已趋于成熟,然而一些高参数、高性能的控制阀仍依赖于进口, 阀门附件是控制阀国产替代的重难点。在低端市场,国产品牌已完全能够满足工 业过程控制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同质化严重;在中端市场,以川仪股 份、吴忠仪表、浙江力诺等为代表的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国产企业占据了部分市 场份额;在高端市场,国产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在工艺技术、制造水平、使用 寿命、调节精度、密封性、内漏及执行机构的可靠性、准确性与稳定性等方面仍 存在一定差距。除此以外,我国控制阀阀门附件极度依赖进口,由于国产阀门附 件性能相对较低,下游客户往往指定阀门附件品牌,如 Fisher、艾默生等,由控 制阀企业进行采购集成。 进口替代加速,控制阀行业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内控制阀企业技术实 力的不断积累、发展与提高,国产控制阀可靠性、调节精度逐渐提升,已经逐步 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产品结构不断向中高端迈进。相较进口厂商,国 产控制阀厂商还具有性价比较高、离下游客户更近、服务响应更为迅速等优势。 加上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促使越来越多的重大建设项目采用了国产高端控制阀产 品,从而加速了行业内的进口替代进程。

  工业传感器处于流程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前端,测量或感知被测信息。传感 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 换成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工业传感器是在工业控制领域应用的传 感器,通过测量或感知特定物体的状态和变化,并转化为可传输、可处理、可存 储的电子信号或其他形式信息,以指导后续工作环节,是工业控制中实现自动检 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变换电路三部分组成。敏感元件直接感受 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性关系的物理信号;转换元件是传感器的核心元 件,能够将敏感元件感知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变换电路则将转换元件输出 的电信号转换成便于处理、控制、记录和显示的有用电信号。

  全球工业传感器市场超 200 亿美元,国内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近 500 亿元。 Markets and Markets 的报告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约 206 亿美元,预计 2026 年将增长至 319 亿美元,2021-2026 年该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 9.1%。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由 2016 年的 267.5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455.2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1.22%。中商产业研究院 预测,2022 年中国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 492.3 亿元。

  工业传感器门类众多。根据测量对象,工业传感器可分为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 器、温度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等;按常见的转换原理、规律和效应作为分类依据, 可分为物理型工业传感器(热电、热磁、光电、光磁、电磁等)、化学型工业传 感器(电化学等)和生物型工业传感器(生物转化等);按输出信号的形式,可 分为数字工业传感器和模拟工业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在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占比较大。据赛迪顾问的统计 数据,2019 年中国传感器工业制造领域市场结构中,流量传感器市场规模 99.4 亿元,占比达到 21.5%;压力传感器市场规模 68.3 亿元,占比 14.8%。 国内大多数企业位于中低端市场,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国际领先的工业传感器企 业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生产经验。相较而言,我国工业传感器产业起步较晚,国内大多数工业传感器企业处于中低端领域市场,相较于国外巨头的研 究能力不足,技术基础较为薄弱。近年来,由于国产厂商产品技术进步以及交货 周期更短等原因,2017 年以来本土工业传感器市场份额呈现持续提升趋势,未 来本土工业传感器产品拥有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

  压力变送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仪表之一,全球压力变送器市场规模约 29 亿 美元,国内压力变送器市场规模超 40 亿。压力变送器是能够将传感器输出的非 标准电信号或直接测量得到的压力变量转化为标准输出信号的压力检测仪表。据 Markets and Markets,2022 年全球压力变送器市场规模达 29 亿美元,2022-2027 年间将以 3.8%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7 年全球压力变送器市场规模预计达 35 亿美元。根据工控网发布的《2020 中国压力变送器市场研究报告》,2019 年度国 内压力变送器市场规模为 40.2 亿元,同比增长 9.2%。2020-2022 年,我国压力变 送器市场规模将保持 3%左右的平均复合增速,到 2022 年市场规模达近 44 亿元。

  压力变送器行业国内厂商市占率较低,国产替代潜力大。压力变送器领域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依赖进口,高端用户市场被国外大型企业主导。据华经产 业研究院,2019 年日本横河、美国艾默生分别以 28.6%和 24.2%的市占率领跑压 力变送器市场,国内厂商以川仪股份、中控技术为代表,与国外相比市占率较低, 分别为 5.6%和 1.1%,国产替代和增长潜力大。

  国内压力变送器产品性能逐步逼近国际巨头。对比艾默生、川仪股份、中控技术 和威尔泰的压力变送器性能,川仪股份的压力变送器在产品精度以及最大压力量 程上都领先于中控技术以及威尔泰等国内上市企业,性能居国内首位。与艾默生 等全球工业自动化仪表巨头相比,川仪压力变送器的产品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基本 不相上下,可见国产压力变送器产品性能正在逐步接近国际巨头。

  集散控制系统简称 DCS,广泛应用于流程工业自动化。DCS 是基于计算机管控、 显示及通信等技术,对现场装置进行分散控制,实现对生产过程集中管理、控制 和操作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国内 DCS 行业规模达百亿,预计 2022-2027 年复合增速 5%-6%。据中控技术 2022 半年度报告,2021 年我国 DCS 市场整体规模为 111.2 亿元,同比增长 24.6%。结合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的往年 DCS 市场规模数据,2016-2021 年行业 规模复合增速达 13.04%。据睿工业,2022 年至 2027 年 DCS 市场仍会保持稳定 增长,平均年增长率 5%-6%,2027 年国内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153.3 亿元。

  国产品牌市占率超 50%,以艾默生、霍尼韦尔、西门子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占比 仍然接近一半。据智研咨询,2021 年我国 DCS 系统市场中国产品牌市占率达 55.7%,国产品牌以中控技术、和利时为主,外资品牌主要有欧美系品牌艾默生开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ABB、西门子、霍尼韦尔和日系品牌横河电机。从下业看,根据中控技术招 股说明书,2019 年化工领域主要以中控技术、艾默生、霍尼韦尔为主,行业份 额分别为 40.7%、12.9%、11.7%;石化领域中控技术、艾默生、霍尼韦尔行业份 额分别为 29.7%、20.8%、17.6%。

  政策高度重视智能制造、自主可控。2022 年 1 月工信部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 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 2025 年“钢铁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80%左右, 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 55%”的目标。2022 年 4 月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 “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 2025 年“石化、煤 化工等重点领域企业主要生产装置自控率达到 95%以上”。相关国家级战略规划 和市场需求加速推动流程工业生产过程向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绿色化方向 转变,有效激活流程工业自动化的市场需求。同时,DCS 面临的流程工业下游 如电力、石化、冶金等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行业,出于对产业链供应 链安全、数据安全的考量,国产 DCS 系统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三桶油的资本开支持续增长,DCS 下游保持较高景气度。国家发改委报告 中提出“启动实施钢铁、有色、建材等重点领域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程,持 续优化石化产业布局”。近几年,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的资本开支持续增长, 2021 年合计资本开支为 5091 亿元,同比增速为 10.41%,预计 2022 年合计资本 开支达到 5400 亿元。

  产业园区化、炼化一体化、减油增化等政策背景下,产能转换成为 DCS 市场的 中长期驱动力。在产业园区化、炼化一体化、减油增化等相关政策引导下,传统 单一炼油企业逐步向下衍生产业链,从落后低效的炼油项目向化工新材料、专用 化学品发展。中长期来看,企业的产能转换和产品升级过程将为 DCS 市场带来 新的需求,驱动 DCS 市场进一步扩大。

  传统重工业 DCS 进入改造周期,改造项目有望大幅增加。据头豹研究院,DCS 系统的使用周期一般为 8-10 年,2009 至 2011 年期间投入的 DCS 系统老旧设备 改造需求已相当迫切,尤其是最早使用 DCS 系统的火电、化工、冶金等行业, 对点检服务、维保服务、利旧服务、扩容服务等一系列售后服务需求尤为旺盛, 更新需求占据市场发展主导力量,推动 DCS 系统厂商推出增值服务业务。

  食品饮料、新能源等新兴应用行业为 DCS 带来增量空间。食品行业的自动化控 制环节一般包括过程自动化和工厂自动化。随着食品制造业的发展,食品饮料行 业自动化需求上升,将为 DCS 系统创造更多的增长空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22 年食品制造业营收 22541.9 亿元,同比增长 5.99%,中国传动网数据显示, 2022 年食品饮料控制类产品市场规模增速为 1.3%。

  DCS 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包括氢能、锂电池、风力发电、太阳能等行业,2022 年 DCS 龙头企业中控技术与宁德时代、华友钴业等客户在锂电池材料领域开展 了深度合作。根据 EVTank 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 业发展(2023 年)》,2022 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 957.7GWh,同比 增长 70.3%,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 660.8GWh,同比增长 97.7%。预计到 2025 年和 2030 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的出货量将分别达到 2211.8GWh 和 6080.4GWh,2022-2030 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2.8%。

  国产化率尚有提升空间。据华经产业研究院,过去几年国产 DCS 系统品牌市占 率不断提升,从 2016 年的 46.4% 增长到了 2021 年的 55.7%。国产品牌具有产品 性价比高、商业灵活度高 、与市场贴合度高、维护服务响应迅速等方面的优势, 目前国产品牌市占率刚刚过半,尚有提升空间。 产业集中度上升利好国内龙头企业。据睿工业,2011 年国内 DCS 市场前五名的 企业市场占有率为 59.90%, 2020 年上升至 76.6%。目前,中国 DCS 行业高素质 人才匮乏,技术壁垒高,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如浙江中控、杭州和利时等,拥有长 期从业经验,且自主技术能力强,具备承担大型自动化控制项目的能力。大多数 本土自动化企业无核心技术、规模小,只能面向中低端市场从事产品分销和简单 的系统集成,缺乏在高端市场的竞争能力。

  川仪股份是国内历史积淀深厚的自动化仪表龙头企业。川仪股份成立于 1999 年 11 月,前身是 1965 年从上海、江苏、辽宁等地内迁重庆的四川仪表总厂,是上 世纪六十年代国家重点布局的三大仪器仪表制造基地之一。公司作为国内工业自 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的龙头,是国内极少数综合型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研发 制造企业。 公司业务包含工业自动化仪表及装置、复合材料、电子器件、进出口业务,其 2021 年工业自动化仪表及装置营收占比达 85.4%。公司自动化仪表及装置产品 包含智能执行机构、智能变送器、智能调节阀、智能流量仪表、物位仪表、温度 仪表、控制设备及装置、分析仪器等单项产品和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2021 年 工业自动化仪表及装置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为 85.40%,复合材料、电子器件和 进出口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 11.20%、2.47%和 0.46%。

  2018-2022 年公司营收、扣非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约为 15.6%、40.2%,成 长性突出。根据公司的业绩快报,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 63.5 亿元,同比增长 15.74%,归母净利润 5.41 亿元,同比增长 0.43%,扣非归母净利润 4.96 亿元, 同比增长 26.28%。2018-2022 年,公司营收、扣非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速分别为 15.6%、40.2%,成长性较为突出。

  重点应用领域优化布局,不断开拓石化化工、新能源等新市场。2017 年以前, 公司下游主要以冶金、轻工建材等行业为主。随着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公司不断 加大对石化化工领域的开拓。2018 年以来,随着民营大炼化产能的持续扩张, 公司在石化化工领域营收占比逐步提升。2021 年以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储 能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电原材料、氢能产业迎来高速成长期。公司积极挖掘锂电 原材料市场增量,承接四川卓勤年产 20 亿平方米基膜和涂覆一体化项目等,在 锂电隔膜领域增添新业绩;控制系统、智能调节阀、智能执行机构、智能流量仪 表、智能变送器、热电阻等中标青海泰丰年产 16 万吨高能密度锂电材料智能制 造基地项目、云南裕能年产 40 万吨磷酸铁和 40 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打开了新能 源相关市场空间。

  紧跟市场需求稳步扩产。2018-2021 年,公司主要产品的产能稳步扩张,其中智 能调节阀、温度仪表、智能变送器的产能提升幅度较大。智能调节阀产能由 2018 年 7 万台提升至 2021 年 12 万台;智能变送器产能由 2018 年 20 万台提升至 2021 年 30.2 万台;温度仪表产能由 2018 年 14 万支提升至 2021 年 27 万支。此外,公司占地 100 余亩的仪器仪表基地(蔡家)三期项目旨在促进智能调节阀、 电加热器技术升级和产能提升,预计 2023 年底前完成工程建设。

  实施股权激励优化激励机制。2022 年 12 月,公司实施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向 共 559 人授予 391.25 万股公司股票,授予价格 10.66 元/股,优化公司激励机制。

  中控技术前身是浙江浙大中控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9 年,中控技术以集散 控制系统(DCS)为业务起点,逐步由自动化产品供应商发展成为服务于流程工 业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据睿工业,2021 年度公司核心产品集散控 制系统(DCS)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 33.8%,较 2020 年市场占有率提升 5.3 个百分点,连续十一年蝉联国内 DCS 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其中,公司在化工 领域的 DCS 市场占有率达到 51.1%,石化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41.6%,建材领 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29.0%,三大行业均排名第一,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可用性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在化工、石化行业收入占比较大。按下业分,2021 年,化工、石化、 电力、制药食品行业营收占比分别为 29.28%、21.12%、6.37%、6.77%。按产品 类型分,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自动化仪表、工业软件及服务占比较大,2021 年 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自动化仪表、工业软件及服务营收占比分别为 72.08%、 11.43%、7.87%。

  公司业绩具有较高成长性。根据公司业绩快报,2022 年中控技术实现营收 66.21 亿元,同比增长 46.5%,归母净利润 7.96 亿元,同比增长 36.8%。2018-2022 年 营收复合增速 32.7%,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 29.3%,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完善“工业 3.0+4.0”产品布局,扩大收入基本盘。中控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基础, 涵盖仪器仪表等工业自动化系列产品,同时全面布局和大力发展工业软件、行业 解决方案业务,加强本地化运维服务。公司将产品分为“工业 3.0”、“工业 3.0+4.0”、“工业 4.0”三类,2021 年,“工业 3.0”产品实现收入 32.58 亿元,同比 增长 34.84%,“工业 3.0+工业 4.0”产品实现收入 5.16 亿元,同比增长 89.96%, “工业 4.0”产品实现收入 3.56 亿元,同比增长 35.86%。从产品结构上看,“工业 3.0”产品收入占比逐渐下降,2021 年“工业 3.0+工业 4.0”产品和“工业 4.0”产品占 比为 21.1%,预计未来比重将持续上升。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海外业务营收高速增长。2021 年,中控技术成立新加坡国 际运营中心,逐步向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区域扩张,建设本地化运营公司,打 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目前,公司已顺利进入 BASF(巴斯夫) 合格供应商名录,实现 DCS 在其生产装置正式应用;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巴基斯坦、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多家客户开展数字化转型合作;被沙特阿美列 为重点合作厂商,积极开展沙特阿美的供应商注册工作,推进产品认证工作。 2021 年,中控海外业务实现营收 1.84 亿元,同比上升 53.8%。

  智能控制阀行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1 年,是专业化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全系列智能控制阀产品的国家级专 精特新企业。2021 年公司营收分产品构成中,控制阀占比达 87.42%,阀门检维修占比 7.57%,配件占比 4.75%。

  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强产品创新,拓展产品应用领域,营收、归母净利润持续稳 步增长。根据公司业绩快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 8.63 亿元,同比增长 17.47%, 归母净利润 0.84 亿元,同比增长 33.22%,扣非归母净利润 0.82 亿元,同比增长 35.22%。2017-2022 年公司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为 22.91%,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 率为 12.09%,业绩增长持续稳定。

  公司主要优势下游为石化领域,新能源新材料成为新的增长点。据公司最新的 不完全统计数据,石油化工领域的业务占比较大约为 62%,是公司营收来源的基 本盘,新能源新材料业务占比约 20%,其他领域占比约为 18%。 公司在产品售后服务上具备竞争优势,检维修业务毛利率水平达 50%。公司在 检维修业务上集中规划,在全国主要的石化基地配置 4S 服务机构,并于 2022 年 成立了无锡智能自控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018-2021 年,公司检维修业务收 入规模在 5000 万左右,毛利率分别为 51.84%、44.63%、52.53%、55.44%。后续公司将继续加大检维修业务投入。

  浙江力诺流体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3 年 1 月,是控制阀系统解决方 案提供商,主营业务是从事工业控制阀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能够设计和生产出 适用于不同行业、不同市场需求的控制阀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 统化的控制阀解决方案。

  公司主要产品是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阀。2021 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结 构中,开关阀占比 58.81%,调节阀占比 30.30%,工艺阀占比 6.58%,配件业务 占比 4.19%。

  公司业绩成长性较高。2021 年,浙江力诺实现营收 6.88 亿元,归母净利润 0.85 亿元,2017-2021 年营收复合增速 22.92%,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 28.22%。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 7.15 亿元,同比上升 43.13%,归母净利润 0.73 亿元,同比 上升 8.00%。

  公司主要优势下游为精细化工,近两年积极开拓多晶硅、锂电材料领域。从公 司营收分布看,2021 年,化工行业占公司营收 65.17%,占比较大,纸浆造纸行 业占比 13.62%,环保行业占比 8.00%,石油石化行业占比 7.39%。近两年受益于 新能源趋势,多晶硅、锂电材料收入增速较高,2022 年上半年相关收入约 1.2 亿 元,占营收 29.5%。

  公司新工厂面积达 8 万余平方米,产能释放支撑营收快速增长。2021 年,公司 控制阀销售量达到 15 万台以上,随着下游控制阀需求的增长,公司需扩张产能 以确保订单的交付能力。公司于 2022 年下半年搬迁至新工厂,建筑面积达 8 万 余平方米,较原厂区面积增加了近 5 万平方米。新工厂投产以来,公司 2022 年 三季度的营收为 3.02 亿,较 2021 年三季度同比增长 50.62%。目前,新工厂还 存在产能规划空间,预计未来新工厂能够满足公司 15 亿元的生产产值需求。

  康斯特是国内压力校验装置龙头企业。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4 年,是一家集机电一体化、软件算法开发、精密制造于一体的高端检测校 验仪器仪表企业。公司主要检测产品包含数字压力检测系列、温湿度校准系列以 及过程信号检测产品三类。2022H1,公司营收分产品构成中,数字压力检测系 列占比达 75.75%,温湿度校准系列占比 18.23%。

  公司业绩增长稳定。公司产品质量国内领先,对标国际一流企业,且随着下游市 场的不断开拓,公司近些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由 2017 年 2.03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 3.53 亿元,2017-2021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14.88%。归母净利润由 2017 年 0.53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 0.7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7.21%。 产品具有全球竞争优势开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海外业务占比约 40%。公司国际市场由美国全资子公 司 Additel 负责,外销产品的 90%销往美欧日等工业发达区域,部分具有强竞争 力的主打产品面价高于国际竞争对手 10%。公司国外客户主要分布在生物医药、 石化、计量检测、电力等领域,国际市场竞争力一直在保持持续增长。2017- 2021 年公司海外业务营收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 36.2%、38.3%、39.4%、38.4%、 38.5%。

  公司研发投入大,新产品收入保持高速增长。公司研发人员规模在 210 人左右, 占据公司总员工 41%。在持续的研发投入带动下,公司新产品的收入保持高速增 长。以上市三年内的新产品为统计口径,2021 年度公司新产品收入合计 7692 万 元,占总营收的 21.8%,同比增长 34.0%,2019-2021 年新产品营收复合增速达 67.37%。

  搭建仪器管理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云平台,并部署高端 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垂直产业。 2022 年 1 月,公司收购明德软件 55%股权,与明德软件建立合作,围绕用户应 用场景,搭建仪器管理 SaaS 云平台。同时,公司投资建设的 MEMS 传感器垂直 产业智能制造项目自 2019 年以来,经过多次流片、多轮封装测试及工艺改进, 在封装结构工艺设计、测试补偿电路/算法及核心工艺设备上取得突破,部分量 程已经可以实现小批量生产。通过实现核心元件自主可控,能够有效控制公司主 营产品的综合成本,助力盈利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关标签: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