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开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培养现代化产业“能工巧匠”

作者:小编 点击: 发布时间:2024-03-15 02:24:49

  开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培养现代化产业“能工巧匠”龙年伊始,节后返回中山复工的“劳动大军”基本到岗。据统计,截至2月底,中山产业工人共约282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25.4万人,同比上升9%。

  随着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热点,与之匹配的人才结构也成为未来城市人才工作的重点。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城市,技能人才需求大,是中山制造业转型升级释放的积极信号,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容忽视的重要需求。

  一个多月前,中山市人社局对全市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进行了一次专项用工调查。数据显示,全市上万家企业技工用工需求同比上升85.73%,专业技术人员用工需求同比上升38.72%。结合中山市总工会春节前后开展的调研走访反映,全市产业工人就业情况体现“两喜一忧”:中山对产业工人的吸引力增强,技能型产业工人需求上涨体现中山企业升级转型加速,但中山对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还需加大。

  一台洗衣机从零部件到成品到装箱下线秒钟。这是发生在中山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车间的生产场景,该公司拥有全新的波轮洗衣机智能高速生产线。在华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帝”),冲压车间的箱体生产线轴机器人进行冲压箱体围板及焊接,操作人员由原来的13人减至3人。

  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普工用人成本,但也增加了技能人才的需求。华帝工会委员会委员刘广表示,出于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需要,该企业目前还需招聘技能人才约30人。

  中山制造业基础扎实,产业链配套能力较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制造业之城,工业门类齐全、配套完善,拥有3个千亿级、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但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也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竞争优势面临较大挑战,迫切需要通过改造升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在人才队伍方面,目前中山技术工人队伍中一般性人才居多,学徒工、初级工占比达45.33%,中级工占比26.58%,高级工、技师等高精尖人才仅占28.09%。可以看到,中山技能人才有所增多,但需求缺口仍不小,且高精尖人才相对缺乏。

  去年4月,科技(中山)产业园开业,同时华南首个区域细胞制备中心——海尔国际细胞库华南库也正式揭牌投入运营,为中山区域生命科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目前中山产业园有30多人,全是技术人员开元体育,1/3是本地员工,其他大多是从我们青岛总部过来的。”科技(中山)产业园总经理宋福雷表示,该企业从事科研活动,需要高学历人才,招聘时会进行技术面试,看其相关经验和操作选择是否录用。员工入职后青岛总部会派人来做员工培训。目前,海尔生物科技(中山)产业园合作的医疗行业专家、院士等专家超100人,产业园内有2名博士,预计今年还需要招聘10名高精尖人才,具体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调整。

  2023年,中山GDP为3850.65亿元,同比增长5.6%。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7.3%,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3.2%。数据的背后,是中山经济稳步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的体现,是中山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人才需求。

  在咀香园,中山首位首席技师张延杰研发了杏仁饼自动化加工长炉,使得杏仁饼的生产效率提升了10倍以上,为公司节约了95%的人力。在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中山首位特级技师黄广鹏,带领团队成员开创了模块化程序结构及通信协议架构开元体育,让生产线万元的新增利润。

  “推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同频共振非常重要。”中山期间,中山市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系副教授唐伶结合中山产业实际,建议中山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为重要抓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她建议中山要放眼于产业链全球布局,推进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培养适应产业链发展的人才链,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造力。

  如今,中山正以龙头骨干企业为引领,打造以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四大产业为引领,联动高端装备、光电光学、灯饰照明、中山美居、现代农业与食品、现代时尚等六大产业的新时代中山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

  去年8月,2023年产业工程师全国引才活动(佛山站)智能家电产业集群预约式专场洽谈会举办,中山参会企业均属于新时代中山“十大舰队”智能家电产业集群的领军企业,包括华帝、TCL空调器、奥马、东威菱力、安铂尔、伊特莱等。活动现场设有云聘会直播间,向全国优秀人才抛出绣球。

  去年11月,“十大舰队·一见中情”中山市2023年博士人才双选会举行,以中山“十大舰队”产业集群企业为主的36家实力雄厚的企事业单位参加,通过“云上+线个优质岗位,最高年薪达100万元。

  近日,2024年“雁南归”百名海归博士中山行引才推介会举行,毕业于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全球顶尖学府的百余名海归博士齐聚中山,奔赴一场春之约。

  不久前,中山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场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也频频释放引才、爱才、惜才信号:发布“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将用好10亿元规模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为科技创新人才发起的初创企业、种子项目提供股权和融资支持;发布十大产业集群招贤令,面向全球招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其中有8个岗位年薪高达百万元。

  “以往我们公司的业务以劳务派遣和人力资源外包为主,现在开始开展招引技能人才方面的相关活动。”广东三合人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工会主席吴广省表示,该公司推荐技能人才到有需要的企业,也会到企业开展产业工人技能培训。

  除了招引人才,留住现有人才,提升产业工人素质、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亦是中山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中山正大规模开展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从长远来说,要想招引更多员工,首先要留住现有员工。而一些企业,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员工培养和晋升机制。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下称“纬创资通”)从新员工一直到管理人员,都有对应的培训体系。纬创资通培训讲师共有800多名,有外聘也有内部讲师,会对员工进行梯队培养开元体育。员工入职后会参加培训,也可以参加考试,只要技能学习有成效,考取相关技能证书等,就有机会获得晋升。

  但中小企业显然难以搭建这样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这就离不开中山有关部门的支持。中山不遗余力地开展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2021年,中山发布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计划,不断扩大技能人才队伍规模,实现人才技能提升和产业升级发展相适配。截至去年12月,中山已累计投入职业技能提升政策资金超5亿元,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68万人次。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产生高级工1000多人、中山市技术能手300多人,遴选公布“市十大工匠”10人、“市首席技师”15人、“市技能之星”84人。

  近年来,中山市总工会精准实施“职工数字化素养与技能提升”专项行动、高等学历提升专精特新班、“求学圆梦行动”等措施,有效赋能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其中,“职工数字化素养与技能提升”专项行动以“六个支撑”培育“数字工匠”——设立课程中心、组织标杆研学、开展主题沙龙、开办研修班训练、实施自主评价、提供跟踪辅导,积极探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路径。

  正是在系列行动的加持下,2023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76.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6.6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4.77%,中山全市技能人才总量比2022年增长了10万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保障。

  如今,深中通道通车进入倒计时。深中通道,是中山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大道,也是产业、科技、人才的黄金大道。中山正坚定地扛起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责任,加快探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路径。

  “与传统的‘用工荒’不同,我们希望储备更多高技能人才,这也是基于企业智能转型的长远考虑。”中山市木林森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培训负责人张忍所说的情况,正是目前中山制造业转型浪潮下,不少企业的人才现状——对技能人才求贤若渴。

  大年初八,复工复产,目前员工基本到位,但还需招聘约100位技能人才以及300位普工。木林森薪酬绩效专员陈婷表示,该公司共2900多人,通过企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在职人员有1000多人。公司大部分员工来自省外,普工居多。

  木林森是一家生产全系列LED光源器件的制造业企业。五六年前,木林森已经开始大规模智能转型。如今,木林森建起了5G智能车间和智能化生产线,打造数字化高效智能工厂。陈婷说:“今年我们有约10款新产品进行量产,新的生产车间正在装修,很快投入使用,整体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也需要更多技能人才。年前我们还去了广西、湖南、四川等省份进行社招和校招。”

  今年1月底,在中山市人社局的组织下,包括木林森在内的一批中山重点企业、人力资源机构奔赴广西贵港,在当地职业技术学院组团“抢才”,这也是2024年广东首趟跨省“抢才”专车。这一次广西之旅,张忍加上了广西职校20多名学生的微信。张忍说:“看到这次行程会到当地技工院校宣讲招聘,我们第一时间报了名!”

  校招大学生成为企业招聘技能人才的“香饽饽”。陈婷表示,木林森以前经常在社会上招聘员工,现在为招聘更多技能人才,选择与学校合作、到校招聘,通过以老带新、技术部门专门培训等方式对入职学生定点培训。陈婷对企业从重视社招到重视校招的转变作了相应解释:外部市场环境变了,需要创新才能立足,自动包装机、智能仓库等多种自动化设备,需要员工具备一定技能才能匹配相应工作。“校招大学生具有创造性和积极性,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工作上手快。”目前,木林森内部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培训体系,即使是“0经验”的校招生,经过2个月的培训,也能顺利上手。

  张忍说:“我们希望通过储备的方式,引入更多学历层次更高、理论基础更扎实、学习能力更强的员工,实现技能人才梯队的迭代。”

  2023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76.5万人,比2022年增长了10万。其中,高技能人才26.6万人,占比达34.77%

  截至2023年12月,中山累计投入职业技能提升政策资金超5亿元,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68万人次


相关标签:
热门产品